
{{ item.time }}

镇坪县曙坪镇中坝村,62岁的周维山老人正在调试手机参数,他拍摄的《春耕图》不久前入选了全县老年摄影巡展。
“现在用手机能调专业模式,还能把山货卖到全国去!”老人笑眼里的自豪,折射出镇坪县破解“银发数字鸿沟”的创新实践。
作为“中国长寿文化之乡”,镇坪县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3.53%。然而,72%的老年人曾因不会用智能手机,成为数字化浪潮中的“掉队者”。
面对老龄化与数字化叠加挑战,镇坪县以“艺养天年”老年阅读服务项目为突破口,构建起“技术赋能+文化浸润”的县域养老共同体,累计服务4800余人次,城乡数字技能差距缩小30%,为秦巴山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每周三上午9点,县图书馆的集中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微信支付就像‘电子钱包’,点这里输入金额……”志愿者张荧荧举着手绘教学板,20名“银发学生”跟着操作。这种手机截图+手绘示意图的“双视觉教学法”,让70岁的杜云龙直呼“比儿女教得明白”。
这种改变源于该县构建的“集中+流动+多彩”三级教学体系。县级集中课堂采取“场景化教学+手把手辅导”模式,开发十大生活场景课程,每周三固定时段开课,采取“讲练结合+一对一指导”,城区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熟练度达95%。镇级流动课堂创新“群众点单、精准配送”机制,依托200余条需求数据定制课程,配备“文化直通车”走遍58个行政村,乡村老人参训率提升至82%。
最热闹的是多彩课堂。在曙坪镇中坝村,老人们用手机拍摄的摄影作品正在巡展。而在上竹镇,“银发主播团”对着支架上的手机,向直播间观众展示销售腊肉、蜂蜜特产,收益可观。
县图书馆馆长丁蕊蕊介绍,项目已整合6个部门资源,吸引高校、企业累计服务超5000个小时。开发“智能技术+文化体验”课程包后,孵化出12个“老年数字学习社群”,培育“银龄讲师”20名,举办手机摄影展、电子书朗诵会等文化活动100余场次。老人们不仅跨越数字鸿沟,更成为社区治理的建言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文化惠民工程+智能技术培训”双下沉,镇坪建成覆盖7个镇的智慧养老网络。数据显示:电子医保使用率提升60%,智能设备使用熟练度达95%,形成“15分钟数字服务圈”。
在城关镇学习基地,73岁的熊瑞平正通过远程医疗系统问诊。“以前进城看病要折腾大半天,现在家门口就能通过视频问诊专家。”老人滑动屏幕的手势,已然从容自信。
“通过‘艺养天年’项目,让中老年群体充分享受到了公平、均等、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丁蕊蕊介绍,自项目开展以来,已建成3个数字学习基地,累计服务4800余人次,城乡数字技能差距缩小30%。2024年,该项目入选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政策性农房保险为农户“保家护房” ,4.8元保费换来6万元理赔
发布时间:2025/04/29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