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房保险为农户“保家护房” ,4.8元保费换来6万元理赔

发布时间:2025-04-29  来源:安康日报  浏览次数:86

3月26日,平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张坤接到报案后匆匆赶往火场。远远望去,汉滨区茨沟镇村民汪成军家的宅院,焦黑的土坯墙体摇摇欲坠,木架屋顶已全部化为灰烬,残垣断壁间散落着被烧得变形的农具。48岁的汪成军蹲在废墟前,手里攥着半截未烧尽的烤烟杆,眉头紧锁。“这房子住了好几十年了,说没就没了……”他的声音里满是无助,身后满地的灰烬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沉寂。

汪成军一家六口人,二十余亩的烤烟地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春季正是栽种烤烟的关键时期,这场因线路老化引发的大火,不仅让家中居住和用于烤烟的房屋化为灰烬,还烧掉了置办的春耕物资。“马上要栽烟苗了,现在住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干地里的活儿了。”汪成军伏在地上,用树枝在灰烬里划着,还在寻找残留下来可以利用的东西。据统计,此次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万元,对于这个以农为主的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就在一家陷入绝望时,政策性农房保险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作为推进政策性农房保险的牵头单位,汉滨区住建局的工作人员还清楚地记得,2022年推行农房保险政策时,政府为减轻农户负担,通过政策性减免和政府补贴,像汪成军这样的普通农户,每年只需缴纳4.8元保费,就能获得最高6万元的理赔保障。“大叔,您别着急,您家参保了政策性农房保险,我们现在就启动定损程序,很快就能给您理赔。”张坤一边安慰汪成军,一边掏出相机仔细拍摄现场照片,丈量受损面积。房屋过火受损面积200余平方米,核定房屋为全损,顶格理赔6万元。看着张坤认真工作的样子,汪成军有些难以置信:“就交了那几块钱,真能赔这么多?”随后,按照相关流程,保险公司于4月2日将6万元理赔信息提交银行支付,在一周内完成了定损理赔,为农户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撑起“及时伞”。

事实上,政策性农房保险自实施以来,就以“普惠利民”为核心原则。这项由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承办的民生工程,聚焦农村居民住房风险,通过财政补贴八成以上保费的方式,让广大农户以极低的成本获得风险保障。“4.8元换6万元保障,这在商业保险里想都不敢想。”张坤解释:“这是政府给咱老百姓的‘定心丸’,就是怕大家遇到天灾人祸时没依靠。”

拿到理赔款后,汪成军立刻张罗着重建房屋。在村委会和亲友的帮助下,施工队迅速进场。让人惊叹的是,从火灾发生到主体建设完工,仅仅用了23天,通过汪成军的儿子发来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栋砖混结构的新房在青山和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富有生机。据了解,村委会已经与烟站联系协调了烟苗和耕作物资,帮助恢复生产。

在汉滨区,汪成军家的故事并非个例。自政策性农房保险实施以来,共为358户受灾群众,理赔提供灾后重建资金189.18万元,这一普惠性政策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承保基数不断扩大,2025年度承保90708户,率先在陕南地区实现政策性农房保险全覆盖,同时在助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火灾后的焦土到重建中的新房,汪成军的经历见证了政策性农房保险的“温度”与“速度”。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广大农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总有一份贴心的保障在身边,让每个家庭都能在灾难面前挺直脊梁,重建家园。这,正是政策性保险普惠民生的初心,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信用服务客服

智能机器人客服,24小时为您服务

{{ item.time }}

{{ item.value }}
常见问题
信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