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班主任”被判刑!安康家长请警惕!

发布时间:2021-09-06  来源:安康论坛  浏览次数:1091

开学季,班级群又活跃起来

加上开学需要收取一些相关费用

就容易出现冒充班主任诈骗的骗局

近日

临泉法院就审结了一起这样的诈骗案

究竟骗子是怎么进群的?

又是怎样实施诈骗的?

一起来看看,以提高警惕

“班主任”收费后,悄悄退群

“刚才发出群公告的,不是我本人,

请家长停止转账!”

2020年3月16日

临泉某中学高一5班的班级群里炸了锅

骗子分工明确,一人负责一环

骗子是如何加入到班级群内?

经过警方调查

这个谜团慢慢被解开

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3人获刑

经核实,上述班级群里

有11名家长转账,共计9698元

且在李某某的身上搜查出了

9套购买的银行卡、微信号等

案发后,李某某的家人将这笔钱

退赔给了11位受害人

近日,临泉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某、王某某

明知是犯罪所得予以转移

其行为均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被告人李某某

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

其行为又构成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应数罪并罚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

判处被告人李某某

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5000元;

被告人王某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并处罚金5000元(已缴纳);

被告人张某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开学季,此类骗局高发。法官提醒大家注意:

1、老师建班级群时,务必将QQ群、微信群提升安全设置。“加群方式”为需要验证消息,“访问权限”设置为非群成员不得进入。另外,接到家长请求加入时,务必确认家长的真实身份。


     2、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真假,收到任何扫码支付费用的消息,切勿急于汇款,一定要与老师或校方核实真伪。


     3、发现被骗后,不要退群,不要删除记录,固定好证据,及时报案。

公安也发过预警

关于开学季“冒充老师收费”诈骗的预警

开学在即,冒充学校、老师在家长群内收费的诈骗套路多发。不法分子利用管理漏洞,通过不法手段潜入家长微信群、QQ群,伪装成学校老师,寻找机会发布假的收费通知,以收取学费、教材费、资料费、补课费等为名催促家长及时转账缴费,骗取家长钱款。

临泉公安再次提醒:

1、请学校、老师加强对微信群、QQ群的管理,认真核实家长身份,开启进群验证功能,及时审核家长身份,禁止非本班家长以外的人员进群。

2、请学校主动发布诈骗预警,提醒家长不要轻信群内要求缴费的通知,不要通过二维码、银行转账等方式缴纳学费。

3、请广大家长在群内发现通过二维码、银行卡缴费情况,及时联系老师核实,切勿轻信。发现不法分子,及时提醒其他家长。

4、一旦遇到可疑情况,请保存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临泉县公安局

2021年8月30日

信用服务客服

智能机器人客服,24小时为您服务

{{ item.time }}

{{ item.value }}
常见问题
信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