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呼伦贝尔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诚信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创建“有呼必应”品牌机制为抓手,按照“突出诚信建设,厚植发展沃土,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关键仗”的工作思路,组织召开全市扩大招商引资加强诚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会议,召开“诚信呼伦贝尔建设”新闻发布会,深入谋划举措,竭力将诚信建设工程打造为全市优质工程。
聚焦惠企利民,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谢谢你们,给我解决了这个难题,12345热线服务是真到位!”原来,前不久鄂伦春自治旗居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进行了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异地门诊买药无法报销,希望相关单位帮助解决医保无法报销问题。鄂伦春自治旗医保局接到工单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该居民取得了联系,向居民详细解答了医保政策,告知居民医保在异地门诊无法报销,居民表示之前不了解医保政策产生了误会,现在明白了,问题得到了解决。
深化推动“有呼必应”品牌机制是呼伦贝尔市今年“一号改革工程”,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响应使命呼唤、直面问题呼求、倾听社会呼声的干事热潮。持续深化“有呼必应”品牌建设,推出“海城e办”“诺必行”等工作品牌,不断提升全市12345热线工作水平,受理答复诉求达25.2万件。线上线下同步推出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收件系统办件量3011件。信息归集共享由“双公示”扩展至目前的“十公示”,全市归集信息共计53.8万余条。
此外,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全市建立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共8634项,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2025项,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
聚焦健康发展,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就要“说话算数”,让企业发展更安心。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共享各领域信息1540万条。呼伦贝尔市诚信示范企业77家,诚信达标企业15106家。通过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及呼伦贝尔市信易贷平台,向全市诚信市场主体放款金额达9.29亿元,持续完善诚信激励机制。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641条,建立了年报和信用修复“帮代办”点117处,累计为11243户经营主体完成年报公示,1874户经营主体网上提交信用修复申请。
聚焦共建共享,打造守信践诺的社会环境。
通过发布《诚信建设倡议书》,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书画、征文等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诚信教育。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失信曝光台”栏目,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集中曝光严重违法失信企业9批次739家,提升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和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呼伦贝尔市相继推出“信用+融资贷款”“信易+创业”“信易游”等信用场景,“信易+”工作已覆盖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等10余个领域,提供便利优惠服务。个人信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必将越来越紧密,市民守信的获得感将越来越强,越来越可感受。
聚焦司法公正,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呼伦贝尔市办理案件平均结案时间、执行标的到位率等指标在全区排名前列。为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组织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执法司法重点案件评查,已评查案件1164件。开展重点领域执行攻坚行动,法院系统围绕涉府、涉企、涉民生等重点领域开展“新春暖薪”执行攻坚行动,执结案件12291件,执行到位标的47.46亿元;检察系统开展“检察护企”专项活动,共受理涉企申诉案件28件;公安系统开展“昆仑2024”等专项行动,侦破涉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1起。市场监管系统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2024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依法查办一批民生领域违法案件。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3796人次,检查经营主体9961家次,查处违法案件546件,案值1409.42万元,罚没款686.7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件。司法行政系统完成616名专兼职律师的诚信档案数据录入工作,推动提升法律服务质量。
呼伦贝尔市将统筹推动诚信建设工程,突出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紧紧扭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任务,推动诚信建设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把呼伦贝尔人讲诚信、守诚信的正面形象立起来,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呼伦贝尔增添强劲动能、汇聚磅礴力量。
税信双向赋能,成都锦江“纳税信用+企业信用”培训为企业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30烟火气里的金融温度:邮储银行与安康高新共绘“信用+金融”消费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8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