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新华信用北京3月6日电(胡俊超、王虎云)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司马红委员表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稳增长、保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疫情期间平稳过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但也应当看到,受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分化加剧,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受影响最为明显,一些影响市场主体活力激发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显,营商环境有待更大力度优化改善。
司马红委员说,当前抑制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突出问题包括:一是涉企乱收费依然存在,加重企业负担。近年来国家下大力气整治涉企乱收费取得明显成效,但要警惕涉企乱收费隐蔽化趋势。部分商会协会及受托企业在政府已经简政放权的环节搭售商品、强制入会、强制培训,影响市场准入。部分中介机构利用不对称交易信息、不对等交易地位,收费不规范、不透明,甚至只收费不服务。二是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现象仍较普遍,加剧企业资金链紧张。《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未落实到位,中小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仍较突出,如一些强势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兑现账款,长期压占大量资金。三是地方保护等隐性壁垒依然存在,不利于企业开拓市场。近两年各地出台涉及助企纾困、促进经济发展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大幅增加,但部分地方沿袭政府强干预的治理老路,隐性门槛、地方保护屡禁不绝,营商环境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凸显。四是政策稳定性不足,影响企业经营预期。部分地方在制定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涉企政策,执行时层层加码或者频繁变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和投资意愿,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未能保持一致。
司马红委员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保持现有减税降费政策稳定性,进一步精简涉及中小微企业的审批事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整治,推行涉企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制度尽快落地,整治利用强势地位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变相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上一年度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公示制度。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体系,引导银行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二是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地方保护等严重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的行为,对基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营业收入等设置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限制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行政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市场进入壁垒和制度性成本。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强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避免频繁检查、多头执法等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不当干扰。
三是提升政策科学性和稳定性。各地区、各部门出台政策要与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保持一致,建立政策后评估制度,确保“六稳”“六保”政策落实到位,对与宏观经济政策不一致的要及时清理纠正。加强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提高决策透明度,畅通市场主体、商协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对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特别是影响企业生产计划、经营成本的,要严格遵循目的正当性、政策必要性、手段适当性原则,避免政策执行“零过渡”“一刀切”。
四是升级服务理念,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加快打造涉企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化系统开发应用和各类涉企资源集成整合,系统性重塑涉企服务模式,帮助企业了解掌握、用好用足各项惠企政策。大力整治中介机构,在信贷和政策资金申报等方面严禁中介机构介入,使政策红利能直达中小微企业。(完)
全国首个海事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将船舶行政处罚等信息转化为企业融资信用凭证
发布时间:2025/06/23文章搜索